作者: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 苏勇 如果把蔡智恒的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视为中国网络文学兴起的标志,那么发展到现在,已有整整20个年头了。在浩瀚、庞杂的作品中,我们遗憾地发现,并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现实主义。年轻人可以脱口而出的网络文学作品,例如《诛仙》《斗破苍穹》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《甄嬛传》《盗墓笔记》《琅琊榜》等,似乎天然地与现实主义绝缘。 现实主义岂能缺席网络文学 难道现实主义真的过时了吗?如果说现实主义还有生命力、还有存在的必要,那么它又表现在哪里呢? 离开了现实主义的网络文学,长期以来遵循着消费文化的基本逻辑,似乎市场成了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。一旦某个类型的作品受到追捧,跟风之作便层出不穷。然而,这是文学该有的模样吗? 我们常说,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。这个家园,理应承载着我们对于一个更合理、更美好的世界的期许,坚定着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决心,理应给予我们战胜艰险、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力量,为我们所遭遇着的现实提供一些可能的路径或可能的逻辑。 众所周知,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为:如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。或者如高尔基所言,“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情况,作真实的赤裸裸的描写的,谓之现实主义。”但这种“如实地表现”或“真实的赤裸裸的描写”,绝不是对现实简单地、平面地、机械地反映或复制,而是要去直面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,并以虚构和想象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提出某种合理的人性之参照对象和构建模式;创造出一种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,来照亮那通往自由王国的道路。 不幸的是,在网络文学的格局中,现实主义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陈旧、过时的话语,文学关注和表现的对象,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个人的身体、个人的经验、个人的情感等。个人的情怀被无限张扬,个人的私欲被无限放大,个人的诉求被无限抬高。但关于历史、社会、现实等的表述,则被刻意地排除、压缩乃至架空。似乎惟其如此,才足以体现文学的“超越性”——文学超越了庸常的现实,但文学的超越性并非脱离社会现实的凌空高蹈,而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发现闪光的人性、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丑恶屈服的灵魂。我们不妨以几部点击率极高的网络小说为例,看看这些所谓的“超越性”究竟有何价值? 在《甄嬛传》里,几乎看不到人,而只是些没有温度、没有生命力、被权力肆意操纵和摆布,丧失了反抗或抵抗能力的符号。主人公不仅没有同这个恶的世界进行坚决抗争,还以一种对权力话语适应和利用的方式,强化了人性之恶。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文学,就会发现,那些自称是“文学应该与现实保持距离”的神怪作品,也不过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对低俗趣味的无节操迎合。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这部浪漫玄幻小说,以人神恋、祖孙恋、跨世恋等来刺激现代人的神经,表征着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或消费主义特征:眼球经济。但是,个人情感真的就重要到可以无视伦理、无视道德、无视历史吗?旷世之恋、绝世之恋、惊世之恋都还不够,还需要“三生三世”才能满足个人私欲吗? 现实主义岂能缺席网络文学 这里,就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对比。现实主义看似与现实生活最近,却并非一味迎合现实,而是以梦为马,着眼未来。毫无疑问,现实主义仍然是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最为有效、最为直接、最为鲜活的方式。她热情地歌颂着真善美,无情地批判着假恶丑。现实主义从来不屑于雾里看花,也从不闭门造车,不是闺阁里的文字游戏,更反对那种自恋式的故弄玄虚,她永远都坚定笃实地站在社会进步、人类发展、自由实现等高度上,为着人朝向一种更高贵、高飞扬的生命维度而振臂高呼。 现代社会,分工日益精细。快节奏的生活,很容易让我们忽视他人的世界。而现实主义,让我们看到和听到其他人的忧惧与欢喜、诉求与向往,分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。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当代的“鸳鸯蝴蝶派”,不是说我们不可以“问鬼神”,但如果网络文学完全被这些内容所充斥,我们将何以触摸我们的现实、我们的历史、我们的未来?一个非常清楚的逻辑是:文学在构建了一个审美世界的同时,也往往构建出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。或者说,文学既生产出新的故事、新的语言,同时也生产出新的主体。如果我们的审美世界只有宫斗、只有玄幻、只有仙侠,那么这些脱离历史、脱离现实的表达,何以支撑起我们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? 退一步讲,即便是从市场角度来看,现实主义也依然有受众。例如《欢乐颂》,不同于其他都市题材小说的地方在于,并没有回避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诸多问题。小说刻画的女性形象,都携带着自身的家庭背景、教育背景、价值观念等,显得真实和生动,与“无根的”玛丽苏小说有着很大不同。尽管作品在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上,还存在着某些值得商榷的偏差,但这种对真实、可感、在场的社会现实的碰触,本身就值得嘉许。再如《遍地狼烟》,以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,书写了大时代背景下,英雄儿女们站在历史理性、民族意志的高度上,谱写的一曲慷慨悲壮、感人至深的抗战之歌。小说将个人与历史、国家、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,让人在追求世界和平、民族解放,以及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变得光彩夺目。这两部网络小说,都有着超高的点击率,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受到了观众喜爱。 如果网络文学所能提供的只有消遣、只有娱乐,那么这种生态局面显然是不健康的。作为一个健全的人,我们不仅需要用来娱乐的“爽文”,还需要有助于提升道德情操、精神境界、人格内涵的作品。显然,现实主义文学具备这样的品质。我们始终相信,那些熔铸着创作者道德良知和艺术心血的现实主义作品,一定会拥有她的读者。生逢一个大变革、大发展、大繁荣的时代,我们理当有足够的底气来书写这种巨变,直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。无论如何,现实主义岂能缺席网络文学?(苏勇) [责编:刘冰雅]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邀请注册|圆梦网 ( 湘ICP备13010336号-1 )
GMT+8, 2024-11-26 10:17 , Processed in 0.04488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